硬皮病患者手部常见损伤的治疗方法
一、手部护理
手部常见病症有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系统性硬化、动脉硬化、腕管综合症、退变性关节疾病、过度使用综合症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对这些疾病的手进行特别护理,预防进一步损害或病情加重,特殊的关节保护技术和训练器材对处理手部疾患极为重要。上海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陶泉
1、手硬皮病护理 患者需要用霜或油润滑手部,保持皮肤潮湿和柔软,防止皮肤干燥、裂和破裂。常用润滑剂有油和霜、矿物油、凡士林、矿油凝胶等。在风和寒冷气候,当手从事洗涤或暴露在阳光后,需要涂抹润滑剂,3~4次/日。每次冲洗手后,待手差不多干燥,涂抹润滑液保持皮肤潮湿,抹霜之后按摩皮肤能有效维持手部弹性结构,减少肿胀。如果患者属于干性皮肤,尤其手部,淋浴时多用肥皂,上床休息之前要求抹霜,戴松软手套,穿绒布睡衣。平时注意手部护理免受切割、擦伤及伤痕。表皮护理预防手指头倒刺。若出现倒刺,可以使用护肤霜或表皮清除液浸泡的棉签软化倒刺,但不能用锐器向后推手指倒刺。如果倒刺变大,要剪掉,不可撕拉。沿指头将指甲剪成圆弧形。在修剪和锉手指时不要伤及皮肤。
硬皮病的手不能紧抓小的物品、不易从事缝纫、手工编织及接触粘性粗糙纱线。避免针或钉刺伤手指,患者不能用受伤手指敲打字机、弹钢琴或吉它,以免进一步损伤手指。
2、手部雷诺氏病护理 防止受寒要求戴手套保护皮肤,也可使用电热手套。要避免手部过热和日灸。处理冷冻食物或从冰箱取冷食物时,要戴手套。裸手不能触及冰块,不能接触冷水。饮用水要温热,饮用热的或冷的饮料时使用隔温杯。在寒冷天气,旅行前预热坐车可避免手指发绀,尽量要穿宽松且保暖鞋袜。
日常清洗物品时要求患者戴橡胶手套,一是隔离手与过高水温;二是避免锐器引起切割伤。在火炉旁操作热的食物时,不要烫伤和烧伤皮肤。
3、腕管综合症(CTS)护理 CTS是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压迫和刺激后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腕管容纳正中神经和9条指屈肌腱,腕部空间减少引起与正中神经压迫相关的症状。目前有许多方法能减少腕管内张力和压力。1、避免腕屈、伸:睡觉时使用腕支具,腕处中立位可预防腕屈和伸。2、矫正扁平掌:扁平掌能加重CTS的症状,因此患手尽量保持杯状。3、控制手的日常用力:擦洗、驾驶、搬运、握物时不要用力抓握;不能长时间抓握方向盘、画笔、钢笔、耙子、报纸或书等物品;手持物品时要频繁放松抓握的手。应避免针线和书写等捏动作,书写时选用体积较大的笔,要避免如敲钉、锤打及操作键盘的重复活动。
4、手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能耐受过大张力,推、拉及扭转动作使肌力减弱,产生畸形和关节疼痛。为了维持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范围,在活动范围内每个关节每天至少活动一次,这类关节不能过度使用。当关节疼痛或肿胀时,意味着关节有可能进一步受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试图将锻炼计划融进日常工作。患手不能握拳或紧捏物体。指朝拇指方向活动。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不能长时间处于同一种姿势,在书写、驾驶或工作时,要求频繁放松手的抓握动作,手每次休息10~15min,工作节奏要平稳适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发生疲劳及关节和肌肉酸痛。
二、制动与活动
软组织修复、骨折内外固定、关节脱位复位后,需要制动一段时间,以免修复组织断裂、骨折移位、关节再脱位。制动也有利于组织的愈合。但是,制动也会造成软组织的粘连和关节僵硬,给后期功能恢复带来困难。因此,要根据创伤和修复的具体情况掌握制动的时间和制动的范围。一般而言,肌腱缝接术后应制动3~4W,神经缝接术后若张力不大应制动3W,关节脱位复位应制动3W,骨折的制动要根据创伤程度、部位、内固定的情况等进行分析,以确定所需要最短制动时间和最小的制动范围。
当几种组织同时损伤,而制动时间发生矛盾时,不应只顾及一种组织的制动,而是要全面考虑,根据需要逐步改变制动的范围。例如前臂下段骨折合并神经肌腱损伤,手术后石膏托外固定,制动范围由肘下至指端。3~4W后神经、肌腱基本愈合,应该开始活动,但骨折仍需制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制动范围改成由肘下至掌指关节,使手指可以早期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骨折部位仍继续制动,待骨折愈合后,再去除石膏托,进行功能锻炼。为了照顾某部位或某种组织的早期活动,过小范围或过短时间的制动,或迁就某种愈合较慢组织,过大范围,过长时间制动都是错误的。
三、肿胀
手的血供来自手掌侧动脉,而血液回流经过手背侧静脉。手外伤和术后血循环受阻,常出现水肿。预防和治疗水肿是手功能康复的重要环节,上肢制动使促进手淋巴和血液循环的泵功能丧失,淋巴和静脉回流减少,最终导致慢性水肿。慢性水肿引起关节、肌肉、血管、神经纤维化乃至僵硬,并容易诱发组织感染。
1、预防 手外伤后早期纱布敷料轻柔压迫、绷带包绕轻度加压、早期冷敷和冰袋使用、手或上肢支具均能预防术后水肿。预防肿胀的主要方法有:
①抬高患肢 抬高患肢是预防肿胀的基本方法。要求远端比近端高,近端比心脏高。即手比肘高,肘比肩高,肩比心高。肘不能过度屈曲以免阻碍血液回流。但是抬高也可能造成缺血,故抬高程度一般在心脏水平以上10~20cm为宜,具体要视肢体的反应而定。如再植手指正常时,温暖而微红,动脉闭塞时则苍白发凉,此时宜将手置于心脏水平以下,静脉闭塞则蓝紫而低温,此时宜抬高患肢。
②主动运动 肌肉主动收缩具有泵作用,消除水肿最简单的办法是主动握拳,握拳必须用力,使指关节背侧的皮肤发白。不用力握拳而仅仅是摆动手指对消肿毫无益处,当支具或包扎妨碍关节活动时必须予以调整。主动运动应注重肩关节活动,因为“冻结肩”和肩手综合症是常见的手外伤并发症。一种实用的定量活动方法如下:双侧上肢同时用力握拳并上举过头,每小时重复25次以上,这极有利于预防反射性交感性营养不良。
患肢抬高和早期活动是控制水肿的有效措施,在肌腱转移、肌腱修复或神经修复早期,为了消除肿胀,术后肢体通常上抬3~5天,手放置时要避免牵拉吻合肌腱或神经。损伤修复后或骨折整复后,关节尽早在其ROM内活动,即使肌肉只能进行最小活动也可促进手或上肢淋巴回流。无论何种原因形成手肿胀都要指导患者保持手和上肢的抬高。
相关文章
-
头条推荐
-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