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治疗
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和内脏组织胶原纤维进行性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可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前者局限于皮肤,后者可侵及肺、心、肾、胃肠等。病程呈慢性经过。在我国结缔组织病中硬皮病的发病率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局限性以儿童和中年发病较多,而系统性好发于中年人,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1:3。其发病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药物等多因素有关,目前关于其发病机制有许多学说,主要有免疫异常、结缔组织代谢异常、血管异常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李小莎
本病近似于中医病名国家标准的“皮痹”的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药为寒凝腠理,经络痹阻,血气瘀滞,久则耗伤气血和脏腑阴阳失调四个方面。本为正虚阳衰,标为寒邪侵袭。寒凝腠理,经络痹塞,气血瘀滞。脏腑阴阳失调,是病程由轻转重的四个方面,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影响、转化而不可截然分开。
【辨证用方】
本病的辨证重在辨寒湿阻滞、脾肾阳虚证。以摸之坚硬,蜡样光泽,手捏不起,渐有萎缩,为多寒湿阻滞证;以初起皮损处水肿,逐渐变硬萎缩。自觉乏力,畏寒肢冷,关节痛甚至活动受限,腹胀纳呆,大便溏泻,月经不调或停经,多为脾肾阳虚证。辨证治疗时应根据寒湿阻滞、脾肾阳虚证的不同采用针对的治疗,因本病患者多有气滞血瘀,故在辨证治疗的同时应加用活血化瘀的药物。
1.寒湿阻滞证
主症:多见于局限性皮痹。摸之坚硬,蜡样光泽,手捏不起,渐有萎缩。舌质淡或暗,苔薄白,脉沉缓或迟。
治法:温经散寒,和营通络。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当归12g,桂枝9g,芍药9g,细辛3g,通草6g,炙甘草6g,大枣8枚。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加减应用]肾亏者,加仙灵脾、仙茅、鹿角霜;血瘀者,加丹参、红花;腹泻便溏者,加党参、白术、茯苓。
[临床应用]①方思远、方振千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肾阳虚衰,风寒湿邪,痹阻于表,凝于肌腠,滞于经络之硬皮病15例,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3例。(广州医药,2003,4)②郭永坚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硬皮病1例,效果满意。处方:桂枝、当归、白芍、赤芍各10g,细辛、通草、炙甘草各5g,鸡血藤30g,桃仁、牛膝各15g,大枣8枚。(中国民间疗法,2003,3)
2.脾肾阳虚证
主症:多见于系统性皮痹。初起皮损处水肿,逐渐变硬萎缩。自觉乏力,畏寒肢冷,关节痛甚至活动受限,腹胀纳呆,大便溏泻,月经不调或停经,舌淡胖嫩或边有齿痕,脉沉伏。
治法:温补脾肾,活血化瘀。
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与用法]熟地30g,肉桂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生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加减应用]胸闷者,加桂枝;畏寒乏力者,加附子、干姜;气短者,加黄芪;瘀血之象者,加红参、川芎;寒凝之征明显者,加川椒。
[临床应用]①靳情用加味阳和汤治疗硬皮病16例,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1.25%。处方:麻黄6g,熟地黄30g,肉桂3g(煽或研末冲服),鹿角胶30g(烊化冲服),白芥子9g,熟附子15g(另包先煎30min),细辛3g,红花9g,鸡血藤30g,黄芪40g,炮姜6g,丹参30g,炙甘草3g(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1)②阴沁伟报道姜树荆常用加味阳和汤治疗硬皮病缓慢进展期之寒凝腠理、睥肾阳虚型。药用:熟地30g,鹿角霜15g,炒白芥子12g肉桂、炮姜炭、炙麻黄各10g,苡米、鹿寿草各30g,红花15g,炙甘草10g。(中国医药学报,1994,2)③林正芳用阳和汤治疗硬皮病一例,效果较好。处方:熟地20g,当归12g,鸡血藤30g,桂枝9g川牛膝15g,炙甘草6g,鹿角胶(烊化)、白芥子、炒苍白术各l0g。麻黄、肉桂(去皮研冲)、全蝎(先煎)各4g。(四川中医,1998,9)
【辨病用方】
本病的辨病治疗要分清局限性与系统性,一般来说局限性以活血祛瘀为主,系统性以温肾散寒为主。
1.局限性硬皮病
(1)活血蠲痹汤(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独活、防风、当归各l0g,桑寄生、丹参、伸筋草、海风藤各l5g。鸡血藤3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加减应用]局部疼痛者,加玄胡索、川芎;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脾虚者,加四君子汤;肾阳不足者,加肉桂、附片、鹿角霜、淫羊藿;湿重者,加薏苡仁、防已;血瘀者,加桃仁、红花;皮损较大者,加昆布、海藻、炙鳖甲等。
[临床应用]马筑元用此方治疗局限性硬皮病21例,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湖北中医杂志,2002,9)
(2)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组成与用法]当归9g,白芍9g,熟地黄12g,川芎6g,桃仁9g,红花6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活血养血。
[加减应用]血瘀甚者,加三棱、莪术;气滞甚者,加香附;寒凝甚者,加干姜、乌药。
[临床应用]张泽玫等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局限性硬皮病,效果满意。处方:桃仁、红花、桂枝、川芎、当归、赤芍各9g,丹参、熟地黄、鸡血藤各15g。每天1剂,水煎服,复渣浸洗皮损处。(新中医,2005,4)
(3)热敷方(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白附子、黄丹、羌活、独活、蛇床子、轻粉、花粉.山栀、枯矾、川乌、草乌、木通、甘松各6g,白藓皮7.5g,狼毒、红花、地骨皮、透骨草、生半夏、术贼、艾叶各9g,花椒15g,皂角60g,料姜石120g,共为细末。病在四肢末稍者,把煎好的药汁倒于盆内待温时浸泡患部}皮损发于头面、腰背、腹部及四肢近端等处不便浸泡擦洗者,将药粉用开水拌湿,装入布袋(布袋大小以皮损大小及形状而定)内置于患处,布袋上加一热水袋。每日1~2次,每次30~60min,每剂连用3~7d,1个月为1个疗程。
[临床应用]韩世荣用此法治疗81例局限性硬皮病,治愈6l例,好转20例。(陕西中医,1992,10)
2.系统性硬皮病
(1)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与用法]附子3g,肉桂3g,干地黄24g,山萸肉12g,山药15g,丹皮9g,茯苓9g,泽泻9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补肾助阳。
[加减应用]气阴两虚者,加女贞子、西洋参;脾肾阳虚者,加党参、白术;大便干结者,加肉苁蓉10g;失眠梦多者,加酸枣仁,柏子仁。
- 上一篇:局灶性硬皮病治疗进展(转载)
- 下一篇:硬皮病患者的自我心理调节
相关文章
-
头条推荐
-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